基本信息
中文名 | 明月几时有 | 外文名 | Our Time Will Come |
类 型 | 战争、剧情 | 出品公司 | 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 |
制片地区 | 中国内地、中国香港 | 导 演 | 许鞍华 |
编 剧 | 何冀平 | 制片人 | 于冬 |
主 演 | 周迅、彭于晏、霍建华、叶德娴、梁家辉、春夏 | 片 长 | 130 分钟 |
上映时间 | 2017年7月1日 | 对白语言 | 汉语普通话粤语日语 |
色 彩 | 彩色 | imdb编码 | tt7075594 |
主要奖项 | 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5项获奖、6项提名 | 在线播放平台 | 西瓜视频 |
《明月几时有》是由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许鞍华执导的历史题材影片,由周迅、彭于晏、霍建华领衔主演,郭涛、黄志忠、蒋雯丽、梁家辉、鲍起静、春夏等联合主演。
该片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真实事迹为蓝本,讲述了小学教师方兰和她青梅竹马的男友李锦荣、游击队长刘黑仔等人在被日军占领的香港顽强抗争的热血故事。
该片于2017年7月1日在中国大陆正式上映 。2018年6月17日晚,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闭幕仪式暨颁奖典礼在山东青岛西海岸灵山湾星光岛大剧院举行。中国演员周迅凭借《明月几时有》获得了最佳女演员殊荣。
剧情简介
1941年末,香港沦陷。日军侵占香港疯狂抢掠,搜捕滞留在香港的中国文化人士,强令他们合作。香港东江游击队接到上级指示,紧急营救躲避在香港、九龙的文化人士,并在香港人民的掩护救助下,全部安全撤离香港。之后通过枪战、巷战、炸药、硝烟、鲜血和牺牲,讲述在香港沦陷的三年零八个月日子里,一群地道的香港小人物为保卫香港与凶残的日军抗争,奉献出青春和生命的真实故事 。
演职员表
演员表
周迅 饰 方姑
彭于晏 饰 刘锦进
霍建华 饰 李锦荣
郭涛 饰 茅盾
蒋雯丽 饰 茅盾的妻子
叶德娴 饰 方母
王菀之 饰 阿四
春夏 饰 千金地下党
冯淬帆 饰 村长
吕良伟 饰 曾生
吴岱融 饰 汉奸头子
卢巧音 饰 地下党员
苑琼丹 饰 媒人
蔡瀚亿 饰 刘黑仔的手下
梁家辉 饰 老年彬仔
黄志忠 饰 邹韬奋
鲍起静 饰 表姨
梁文道 饰 梁漱溟
永濑正敏 饰 山口诚一
森田凉花 饰 松子
唐宁 饰 方兰表姐
黄修平 饰 夏衍
熊欣欣 饰 汉奸
职员表
制作人 | 李恩霖、于冬 |
导演 | 许鞍华 |
编剧 | 何冀平 |
摄影 | 余力为 |
配乐 | 久石让 |
动作指导 | 董玮、刘明哲 |
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方姑演员周迅
一位瘦弱文雅、脾气倔强的年轻姑娘,原名孔秀芳,后改名方兰。香港沦陷前在崇德学校当老师,从文弱教师成长为热血女英雄。午夜乔装出没百姓家门口,分发宣传单以及人肉护送紧要信件。方姑的亲生母亲,也因为游击队传送情报,被日军杀害了。
刘锦进(刘黑仔)演员彭于晏
名扬港九的传奇神枪手刘锦进。智勇双全,文能进讲堂,武能上战场,骁勇善战的同时还拥有过人“演技”,可以随时根据环境改变身份,完成一个又一个危险的任务。在接到上级指示后,紧急营救躲避在香港、九龙的文化人士。
李锦荣演员霍建华
锦荣是个热爱生活,有知识、有品位的“文艺青年”,他在战乱之中仍然抱有与爱人方姑相守的浪漫梦想,然而战争是残酷的,他的梦想不得不暂时搁置,投身到历史的洪流中,与其他的战友一起保卫香港与凶残的日军抗争。
方母演员叶德娴
一个婆婆妈妈的包租婆,为留住茅盾先生继续租房,送点心去讨好茅盾先生。后发现女儿为抗战做地下工作时,并没有出于自私的考虑严加责备,还很快成了女儿的左膀右臂,最后在护送情报时牺牲。
一位瘦弱文雅、脾气倔强的年轻姑娘,原名孔秀芳,后改名方兰。香港沦陷前在崇德学校当老师,从文弱教师成长为热血女英雄。午夜乔装出没百姓家门口,分发宣传单以及人肉护送紧要信件。方姑的亲生母亲,也因为游击队传送情报,被日军杀害了。
名扬港九的传奇神枪手刘锦进。智勇双全,文能进讲堂,武能上战场,骁勇善战的同时还拥有过人“演技”,可以随时根据环境改变身份,完成一个又一个危险的任务。在接到上级指示后,紧急营救躲避在香港、九龙的文化人士。
锦荣是个热爱生活,有知识、有品位的“文艺青年”,他在战乱之中仍然抱有与爱人方姑相守的浪漫梦想,然而战争是残酷的,他的梦想不得不暂时搁置,投身到历史的洪流中,与其他的战友一起保卫香港与凶残的日军抗争。
一个婆婆妈妈的包租婆,为留住茅盾先生继续租房,送点心去讨好茅盾先生。后发现女儿为抗战做地下工作时,并没有出于自私的考虑严加责备,还很快成了女儿的左膀右臂,最后在护送情报时牺牲。
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该片中彭于晏除了把肤色再晒黑几个色号外,为了符合片中人物状态,也让特效化妆师帮忙制作假指甲 。
有剧组人员形容霍建华在许鞍华身边的状态很像“小学生”,总是很认真地听导演讲戏,事无巨细地向导演请教 。
在拍摄现场,周迅粤语与普通话自如切换,与许鞍华导演交流完全无障碍,完全没有初次合作的生涩感 。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 | 获奖方 | 结果 |
---|---|---|---|---|
2017年 | 第20届 |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 | 《明月几时有》 | 提名 |
第54届 |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 | 许鞍华 | 提名 | |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 梁家辉 | |||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 叶德娴 | |||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剪辑 | 雪莲、邝志良 | |||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久石让 | |||
2018年 | 第12届 | 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原创音乐 | 久石让 | 获奖 |
第37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 | 《明月几时有》 | 获奖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 许鞍华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 叶德娴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久石让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 | 文念中、利国林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 周迅 | 提名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 | 何冀平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 余力为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辑 | 雪莲、邝志良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 文念中、陈宝欣 | |||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 | 杜笃之、吴书瑶 | |||
首届 | 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 周迅 | 获奖 | |
第17届 | 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 明月几时有 | 获奖 |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明月几时有》将1940年代的香港热血抗争史呈现银幕,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之作 。而创作之初也是由于各个阶层的百姓团结起来,营救一群文人,这样的精神非常打动许鞍华,因此才起心动念拍摄这部电影,她试着将这个大时代的故事与片中方兰与母亲之间的深情结合起来,着重人性与人物关系的描绘,完成一部与一般历史或抗战电影沉重严肃的调性不同的作品 。
拍摄过程
为了把这场香港抗战史上著名的“胜利大营救”还原到大银幕上,许鞍华导演筹备了两年的时间,与编剧何冀平实地走访,查阅了实施行动的东江游击队的历史资料 。
2016年2月27日,该片在广东正式开机 。2016年5月18日,《明月几时有》在香港宣布正式杀青,历时近三个月的拍摄 。
制作发行
早期宣传
剧照(8张)2017年2月10日,片方曝光了首款预告及概念海报 。2017年5月31日,在北京举办“拨云见月”发布会,导演许鞍华,主演周迅、彭于晏、霍建华、郭涛、春夏悉数出席 。2017年6月7日,片方推出影片宣传主题曲《曾经守候》MV 。
2017年6月,片方发布了一款“听,他们对你说”特辑,参演人员都对片名表达了各自的感受。在他们看来,这一轮“明月”代表了对光明的渴望,代表了对团圆的期盼,更代表的是那个时代下的人们携手同心,为了家国命运而付出的共同努力 。22日,片方公布了一组人物形象海报。在海报中,周迅用一种静态的从容展现她的美。霍建华身处大量文件中,展现出了他文艺青年的特性,而窗外的日本兵则在提醒着观众他的处境非常危险 。28日,《明月几时有》发布“李锦荣的不安”特辑,揭示这位“绅士特工”在抗战时期的真实内心独白 。
2017年7月4日,主演霍建华到深圳宣传该电影,艺人方丽媛现身路演现场助阵 。
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 | 一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 |
国家 | 上映、发行日期 |
---|---|
中国 | 2017年6月18日(上海国际电影节) |
2017年7月1日 | |
新西兰、新加坡 | 2017年7月6日 |
美国 | 2017年7月7日 |
澳大利亚 | 2017年7月9日(Arthouse-Asian Films @ Croydon) |
马来西亚 | 2017年7月22日 |
英国 | 2017年10月8日(伦敦电影节) |
韩国 | 2017年10月13日(釜山国际电影节) |
荷兰 | 2017年10月30日(莱顿国际电影节) |
瑞典 | 2017年11月8日(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 |
美国 | 2017年11月13日(圣迭戈亚洲电影节) |
波兰 | 2017年11月15日(五味电影节) |
爱尔兰 | 2018年2月22日(詹姆森都柏林国际电影节) |
法国 | 2018年5月30日(法国华语电影节) |
瑞士 | 2018年9月29日(苏黎世电影节) |
西班牙 | 2018年11月10日(巴塞罗那亚洲电影节) |
(信息来源: )
影片评价
该片用情感去引领观众,从细节着手,自然而渐进的将观众带入到故事中。将普通香港市民之间真挚的亲情和友情,纯洁而又无奈的爱情,都转换成了炙热的爱国之情,平凡、心酸却更显伟大。对白极简,只言片语间却有千百种情绪萦绕,如方姑以及同志们之间不只一次以“胜利再见”告别。语言简洁,但情感厚重直击人心。(21cn娱乐 评)
许鞍华导演采用伪纪实的方式来讲述影片,并通过布景上与表演上的细节,来描述当时的社会风貌。(郑州晚报 评)
与过往那些红色主旋律的抗日战争片不同,该部电影没有过多地出现炮火纷飞和枪林弹雨的战斗场面,也没有过多刻意地去展现抗战英雄的英勇抗战精神。而是把更多的笔墨放在战争的背景之下,去讲述沦陷的香港的市民再见时家人相聚、恋人相拥,体现民间最平凡的生活,以及香港人对战争胜利的期望和守护平凡安稳生活的决心。 (每日新报 评)
影片并没有花很大的篇幅来展现反抗的热血和悲壮,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演绎方兰与母亲的日常——母亲永远是在家中等待,方兰总是行色匆匆,母女间的交集无非是一餐粗茶淡饭,一次短暂的交心与争执,思念与牵挂。自始至终,都是那种淡淡的味道,就算偶尔为之的枪战场面也是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呈现,生离死别这样本该催泪的桥段也极为克制,绝不拖沓地多表达一分。(中国妇女报 评)